一隻駱駝,辛辛苦苦穿過了沙漠,一隻蒼蠅趴在駱駝背上,一點力氣也不用,也過來了。蒼蠅譏笑說:「駱駝,謝謝你辛苦把我駝過來。再見!」駱駝看了一眼蒼蠅說:「你在我身上的時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你也沒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沒有什麼重量,你別把自己看太重,你以為你是誰?」
英國文學家蕭伯納一日閑著無事,同一個不認識的小女孩子玩耍談天,黃昏來臨時,蕭伯納對小女孩說,回去告訴你媽媽,說是蕭伯納先生和你玩了一下午,沒想到小女孩子馬上就回敬了一句:你也回去告訴你媽媽,就說瑪麗和你玩了一下午。後來,蕭伯納對他人講,人,切不可把自己看得過重。
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曾講過一個故事。他生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個人坐在大餐廳中一起吃,有一次,他突發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吃飯前,他把自己藏在飯廳內一個不被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尋不著時再跳出來。尷尬的是:大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飯飽,大家離去,他才蔫蔫地走出來吃了些殘湯剩菜。從那以後,他就告訴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就會大失所望。
蘇東坡年輕的時候,是個傲氣十足的人。一日在田間小路上行走,忽然和一個村姑狹路相逢。村姑挑著一擔泥,兩個互不相讓。最後村姑提出她出一上聯,若蘇東坡能對上下聯,她就甘心讓路。村姑的上聯是:一擔重泥擋子路。蘇東坡一聽,這個上聯可生了得,一時竟想不出下聯。兩邊在水田裡插秧的農夫大聲笑。情急之下,蘇東坡竟然大聲回應:兩旁夫子笑顏回。然後,蘇東坡脫下鞋襪,為村姑讓了路。
事實上,一個人的輕與重,貴與賤,決不是自己能訂下標準的。平靜謙和,不事張揚,才是最重的分量。
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被一個貴婦人當作搬運工搬箱子,托爾斯泰十分愉快的完成了這項工作,並且得到了一盧布的報酬,當貴婦人得知這個搬運工是托爾斯泰時,羞得滿臉通紅,想要索回那一盧布,托爾斯泰卻高興的說,不,這是我勞動所得,和稿費同樣重要。
總統里根,雖貴為總統,卻能夠把自己「看輕」。一個叫比利的男孩子,身患重病,不久於人世,聽說這個孩子最大的願望是做總統,於是里根把他請到白宮,讓他坐在橢圓形辦公室里,親自給這個孩子做助手,幫他處理公務,直到這一天結束。
大學開學的日子,一個新生攔住了一個看門的大爺,讓他照顧一下箱子。第二天才發現,這個看門的大爺,竟然是北京大學副校長,著名學者季羨林。這位學貫中西的學者,竟然能夠如此看輕自己,也許,正是他成為當代學人榜樣的原因之一。
馬俑坑至今已出土清理各種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損壞,需要人工修復。而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惟一一尊未經人工修復的。仔細觀察,就連衣紋、髮絲都還清晰可見。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這得益於它的低姿態。兵馬俑坑都是地下道式土木結構建築,當棚頂塌陷、土木俱下時,高大的立姿俑首當其衝,低姿的跪射俑受損害就小一些。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個支點呈等腰三角形支撐著上體,重心在下,增強了穩定性,與兩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傾倒、破碎。因此,在經歷了兩千年的歲月風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被稱為美國人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那時他年輕氣盛,挺胸抬頭邁著大步,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搓,一邊看著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門。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訪問我的最大收穫。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一對夫妻因為一點瑣事吵架。為了殺殺丈夫的銳氣,妻子決定以離婚相要挾。於是,一向霸道的她自擬離婚協議書,所有的一切財產歸丈夫,孩子歸丈夫,自己每年支付孩子五百元生活費,以示離婚的決心。不依不饒的她本以為丈夫不會同意。未曾想到丈夫很爽快地同意了。一周之後,妻子主動找丈夫要求復婚,被丈夫拒絕了。她對他說:「給你半年時間,如果你還不同意復婚,那我就嫁人了!」她太高估了自己,以為丈夫會非她不娶呢!期待著眼前已經變得有點陌生的丈夫聽到最後通牒能有所觸動。然而,丈夫脫口而出,「我早就受夠你了,隨你的便!」後來,他們也就真的沒有復婚。
這個故事真實而簡單,但是它告訴我們,一定要學會認識自己,千萬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很重要,但是離了誰地球都照樣地轉。一個人可以自信,但不要自大;可以狂放,但決不能狂妄;可以健康長壽,但不可能萬壽無疆;能夠力挽狂瀾,但決不可能再造乾坤。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實是一種修養,一種風度,一種高尚的境界,一種達觀的處世姿態,是心態上的一種成熟,是心志上的一種淡泊。用這種心態做人,可以使自己更健康,更大度;用這種心態做事,可以使生活更輕鬆,更踏實;用這種心態處世,可以使社會更和諧。
每一天,在每一方面,我都變得越來越好。 Every Day In Every Way, I'm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眼見未為真;沒有對與錯;是你的躲不了,不是你的求不得;遇見的人和事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總有其目的;一切事情都是最好的安排;或我應該相信是緣分!
1/2/2017
28/1/2017
找一個懂你的人需要緣份
人的一生能有一個懂你的人,無論是男是女,那就是你人生最大的幸福!這個人不一定十全十美,或許沒有年齡的界限;但他能讀懂你,能走進你心靈深處,能看到你心裡的一切;你在他面前就是個透明體,他知道你在想什麼,知道你喜歡什麼,愛什麼,知道你需要什麼;他讓你感到非常親近,和他在一起你會感到輕鬆快樂。沒有顧慮,和他在一起你會感到很安全,於是你就認為他是十全十美的,因為他懂你,就是因為他懂你,在乎你。
當你遇到挫折時,他不會說一句傷害你的話。他會非常心疼的安慰你!
告訴你發生的一切都不算什麼,告訴你,你行的,於是你學會了堅強,勇敢的走出逆境。
當你心情不好時,他會耐心的安慰你,用盡幽默的語言你開心!讓你高興!
當你難得見面的時候,他會給你發信息,打電話,不會讓你寂寞,告訴你注意身體!注意安全!給你發幽默的信息,逗你高興!祝福時刻跟隨著你,讓你感覺不到距離的遙遠,讓心靈彼此相通。
懂你的人,是理解你的人,是體諒你的人,對你有愛心的人。
一生能遇到一個懂你的人,很難,這也需要緣分,但要是遇到了,彼此一定要珍惜!
最懂你的人,他的心總是會一直的在你身邊,默默地牽掛和守護著你,儘力不讓你受一點點的委屈,懂你的人對你的愛是默默的愛!是發自肺腑的真愛!
真正懂你的人,不會說許多欺騙你的漂亮話,卻會做許多關心和關愛你的事。只有一個真正懂你的人,才會和你盡情分享你們開心的時光和愛的快樂!
當你遇到挫折時,他不會說一句傷害你的話。他會非常心疼的安慰你!
告訴你發生的一切都不算什麼,告訴你,你行的,於是你學會了堅強,勇敢的走出逆境。
當你心情不好時,他會耐心的安慰你,用盡幽默的語言你開心!讓你高興!
當你難得見面的時候,他會給你發信息,打電話,不會讓你寂寞,告訴你注意身體!注意安全!給你發幽默的信息,逗你高興!祝福時刻跟隨著你,讓你感覺不到距離的遙遠,讓心靈彼此相通。
懂你的人,是理解你的人,是體諒你的人,對你有愛心的人。
一生能遇到一個懂你的人,很難,這也需要緣分,但要是遇到了,彼此一定要珍惜!
最懂你的人,他的心總是會一直的在你身邊,默默地牽掛和守護著你,儘力不讓你受一點點的委屈,懂你的人對你的愛是默默的愛!是發自肺腑的真愛!
真正懂你的人,不會說許多欺騙你的漂亮話,卻會做許多關心和關愛你的事。只有一個真正懂你的人,才會和你盡情分享你們開心的時光和愛的快樂!
27/1/2017
緣深多聚聚,緣淺隨它去
沒有人是無緣無故,
出現在你的生命裡的,
每一個人的出現,
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激。
喜歡你的人,
給了你溫暖和勇氣。
你喜歡的人,
讓你學會了愛和自持。
你不喜歡的人,
教會你寬容與尊重。
不喜歡你的人,
讓你自省與成長。
我們都是天地的過客,
很多人很多事,
我們都做不了主。
譬如離去的時間,
譬如走散的人。
「心」字三個點,
沒有一個點不在往外蹦。
你越想抓牢的,
往往是離開你最快的。
人生,看輕看淡多少,
痛苦就離開你多少。
做粥要,
放三分米,七分水。
處事要,
三分為己,七分為人。
對朋友要,
三分認真,七分寬容。
一切隨緣,
緣深多聚聚,
緣淺隨它去。
出現在你的生命裡的,
每一個人的出現,
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激。
喜歡你的人,
給了你溫暖和勇氣。
你喜歡的人,
讓你學會了愛和自持。
你不喜歡的人,
教會你寬容與尊重。
不喜歡你的人,
讓你自省與成長。
我們都是天地的過客,
很多人很多事,
我們都做不了主。
譬如離去的時間,
譬如走散的人。
「心」字三個點,
沒有一個點不在往外蹦。
你越想抓牢的,
往往是離開你最快的。
人生,看輕看淡多少,
痛苦就離開你多少。
做粥要,
放三分米,七分水。
處事要,
三分為己,七分為人。
對朋友要,
三分認真,七分寬容。
一切隨緣,
緣深多聚聚,
緣淺隨它去。
26/1/2017
你恨的人,來生不會再見
紅塵中,一個捨不得,耽誤了多少人;佛法中,一句無所得,難倒了多少人。只不過,舍亦無所舍,得亦無所得。
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緣來是你,緣去是空,世間多少紛擾事,浮華落盡總隨風。
佛說,與你無緣的人,你與他說話再多也是廢話。與你有緣的人,你的存在就能驚醒他所有的感覺
佛說:你恨的人,來生不會再見,所以別在他(她)身上浪費時間;你愛的人,來生也不會再見,所以今生要好好對他(她)。【即使相見亦不相識】
佛說,心外無物,是舍是求,只於你一念間。或許,急於追求最後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憊,或許攻於心計最終把自己弄得世俗平庸。不如,看透,心靜,鎖份清幽於生命處,且歌且行。
我問佛,能否,讓心有片刻的時間裡不摻雜俗念?不看山,不聽水,只來對著光陰說禪。佛說,有些人,有些事,得到了,得不到,都是歲月慈悲的念,無需感嘆,無需怨,心若靜了,則滿世界的嘈雜都可以看做是生命盛大的喜歡。
佛說,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愛了,是續寫前世故事。恨了,是了卻前塵仇怨。沒有哪次相遇可以準備,沒有哪次重逢可以預演。生命是一場情理之中的意外。
佛說,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因此,要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怨怒,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隨緣不是聽天由命,而是以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
佛說:寧靜來自內心,千萬不要向外去追求,愈追求,苦惱就愈多。放下過去的煩惱,也不擔憂未來,更不執著現在,你的內心就會平靜。內心不妒嫉他人,也不貪婪任何的事物,沒有任何自欲,無論何時,內心都持有那份寧靜,這就是高尚!
佛說:生中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凈,不看就是自在,不貪就是布施,斷惡就是行善,改過就是懺悔,謙卑就是禮佛,守禮就是持戒,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佛說,我們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走過的路,遇過的人,每一個現在,都是我們以後的回憶。無須緬懷昨天,不必奢望明天,只要認真過好每個今天。說能說的話,做可做的事,走該走的路,見想見的人。腳踏實地,不漠視,不虛度,有緣無緣,一切隨緣,保持一份好心情,就算心碎也要擁有最美的姿態。
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人生如戲一場,聚散均不由人,如果註定散場,就請不要挽留。
我們常常為錯過一些東西而感到惋惜,但其實,人生的玄妙,常常超出你的預料,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生命是一種緣,你刻意追求的東西也許終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遇的燦爛,反而會在你的淡泊從容中不期而至。
我們馬不停蹄地尋找幸福,暮然回首,幸福其實就在身邊,我們需要做的是停下來,慢慢感受這份幸福。
一生中,想要追求的東西太多了,殊不知,有舍才有得,這是一種智慧,而我們更需要這樣一份心境。
張愛玲說:「於千百人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於千百年中,在時間的無垠的荒野中,有兩個人,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就這樣相逢了,也沒有什麼可說的,只有輕輕地道一聲:哦,你也在這裡嗎?」哦,原來所有的一切都早有安排。
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浮沉;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罷了。其實在這萍聚萍散之間,又充盈了多少悲辛交集的緣分。本以為萍水相逢,緣起緣滅只在一瞬間。其實這瞬間又有多少人能修到朝朝暮暮的緣分。天地間萬事萬物原本就是有緣則聚,無緣則散。
該來的自然會來,不該來的盼也無用,求也無益;有緣,不推,無緣,不求;因緣而來的,喜迎,隨緣而去的;世事隨緣,做好自己,努力無悔,盡心無憾。
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緣來是你,緣去是空,世間多少紛擾事,浮華落盡總隨風。
佛說,與你無緣的人,你與他說話再多也是廢話。與你有緣的人,你的存在就能驚醒他所有的感覺
佛說:你恨的人,來生不會再見,所以別在他(她)身上浪費時間;你愛的人,來生也不會再見,所以今生要好好對他(她)。【即使相見亦不相識】
佛說,心外無物,是舍是求,只於你一念間。或許,急於追求最後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憊,或許攻於心計最終把自己弄得世俗平庸。不如,看透,心靜,鎖份清幽於生命處,且歌且行。
我問佛,能否,讓心有片刻的時間裡不摻雜俗念?不看山,不聽水,只來對著光陰說禪。佛說,有些人,有些事,得到了,得不到,都是歲月慈悲的念,無需感嘆,無需怨,心若靜了,則滿世界的嘈雜都可以看做是生命盛大的喜歡。
佛說,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愛了,是續寫前世故事。恨了,是了卻前塵仇怨。沒有哪次相遇可以準備,沒有哪次重逢可以預演。生命是一場情理之中的意外。
佛說,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因此,要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怨怒,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隨緣不是聽天由命,而是以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
佛說:寧靜來自內心,千萬不要向外去追求,愈追求,苦惱就愈多。放下過去的煩惱,也不擔憂未來,更不執著現在,你的內心就會平靜。內心不妒嫉他人,也不貪婪任何的事物,沒有任何自欲,無論何時,內心都持有那份寧靜,這就是高尚!
佛說:生中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凈,不看就是自在,不貪就是布施,斷惡就是行善,改過就是懺悔,謙卑就是禮佛,守禮就是持戒,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佛說,我們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走過的路,遇過的人,每一個現在,都是我們以後的回憶。無須緬懷昨天,不必奢望明天,只要認真過好每個今天。說能說的話,做可做的事,走該走的路,見想見的人。腳踏實地,不漠視,不虛度,有緣無緣,一切隨緣,保持一份好心情,就算心碎也要擁有最美的姿態。
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人生如戲一場,聚散均不由人,如果註定散場,就請不要挽留。
我們常常為錯過一些東西而感到惋惜,但其實,人生的玄妙,常常超出你的預料,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生命是一種緣,你刻意追求的東西也許終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遇的燦爛,反而會在你的淡泊從容中不期而至。
我們馬不停蹄地尋找幸福,暮然回首,幸福其實就在身邊,我們需要做的是停下來,慢慢感受這份幸福。
一生中,想要追求的東西太多了,殊不知,有舍才有得,這是一種智慧,而我們更需要這樣一份心境。
張愛玲說:「於千百人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於千百年中,在時間的無垠的荒野中,有兩個人,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就這樣相逢了,也沒有什麼可說的,只有輕輕地道一聲:哦,你也在這裡嗎?」哦,原來所有的一切都早有安排。
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浮沉;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罷了。其實在這萍聚萍散之間,又充盈了多少悲辛交集的緣分。本以為萍水相逢,緣起緣滅只在一瞬間。其實這瞬間又有多少人能修到朝朝暮暮的緣分。天地間萬事萬物原本就是有緣則聚,無緣則散。
該來的自然會來,不該來的盼也無用,求也無益;有緣,不推,無緣,不求;因緣而來的,喜迎,隨緣而去的;世事隨緣,做好自己,努力無悔,盡心無憾。
一家不知一家難,多麼現實!
人生不易,不要笑話別人。家家都有難唸的經,人人都有難唱的曲。再風光的人,背後也有寒涼苦楚;再幸福的人,內心也有無奈難處。誰的人生都不易,笑人等於笑己,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最窮無非討飯,不死總會出頭。誰的人生十全十美,誰的生活沒有薄涼,誰敢保證一直都是人生得意。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做人要真誠、謙和,善待別人,溫暖自己。人,是活給自己看的。別奢望人人都懂你,別要求事事都如意。苦累中,懂得安慰自己。沒人心疼,也要堅強;沒人鼓掌,也要飛翔;沒人欣賞,也要芬芳。生活,沒有模板,只需心燈一盞。
煩時,找找樂,別丟了幸福;忙時,偷偷閒,別丟了健康;累時,停停手,別丟了快樂。平凡生活中,忙綠於工作,安然於家庭。不求事業多大進步,只願生活甜美溫馨;不想生活多麼富有,只願家人健康歡欣。
緣分,不是偶然,要心向心;朋友,不是隨興,要誠對誠;感情,不是兒戲,要惜對惜;相識,不是新鮮,要真對真;懂得,不是隨便,要忠對忠。真情本無語,盡在珍惜,盡在真心。歲月若水,走過才知深淺;時光如歌,唱過方品心音。
愛情因珍惜而美好;友情因真誠而長久;親情因相依而溫暖。人與人之間,就是一份緣;情與情之中,就是一顆心。若愛,請珍惜;若惜,請真誠。情最濃,時間久了,也會淡忘;愛最深,回應少了,也會心涼;心最熱,冷漠慣了,也會冷卻;人再好,疲憊累了,也會離開。
感情,沒有取悅,只有真心實意的不離;人心,沒有踐踏,只有相伴相依的溫情。一段情,始於心動,無言也歡;一份愛,止於心冷,無語也多。愛可以守望但不奢望,情可以包容但不縱容。心靈共鳴,才能繼續;心無旁騖,才能長久。
人呀!你再優秀,也得碰上識貨的人。你再付出,也得遇上感恩的人。你再真誠,也得趕上有心的人。你再謙讓,也得面對珍惜的人。提醒那些沒心沒肺的人們。知道點好賴,懂得點珍惜,對你好是因為在意你,而不是欠你的。
不要等到有一天,人家頭也不回地離開你了!才知道失去的意義!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真情難遇,知音難尋,珍惜眼前人!且行且珍惜。人呀!你再優秀;也得碰上識貨的;你再付出,也得遇上感恩的!
請你晚上吃飯的人很多,能給你買早餐的人太少;請你喝酒的人很多,喝醉了照顧你的人太少;生病的時候問候的人很多,能給你買藥帶你去看病的太少;喜歡你追求你的人很多,能對你不離不棄一如既往好的人太少;噓寒問暖的很多,能真給你雪中送炭的太少;平時說大話的很多,當有困難幫你的人太少;用心體會真正值得我們知足與珍惜的朋友!
人心難懂,知人知面不知心;相遇太美,相愛容易相處難;有些人,走著走著就進了心裡,恰似故友;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淡出視線,難以交心;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靠緣分,心與心相知靠真誠;人生若有二三好友,無話不談,不離不棄,可謂幸運。
人生若有牽手一人,心靈相通,冷暖與共,可謂幸福;人生短短,真心難遇,知音難得,遇之,加倍呵護,情愫漠淡,真愛難求,深情難許,得之,倍加珍惜,約定今生。
一段路,走了很久,依然看不到希望,那就改變方向; 一件事,想了很久,依然糾結於心,那就選擇放下;一些人,交了很久,卻感覺不到真誠,那就選擇離開。一種活法,堅持了很久,依然感覺不到快樂,那就選擇改變。放下過去,讓心歸零……
一切財富、名譽、地位,都是外在表象。德行才是根本,厚德載物這句話絲毫不假。為什麼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之後能夠輕鬆獲得財富?因為厚德才能載物,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做人要真誠、謙和,善待別人,溫暖自己。人,是活給自己看的。別奢望人人都懂你,別要求事事都如意。苦累中,懂得安慰自己。沒人心疼,也要堅強;沒人鼓掌,也要飛翔;沒人欣賞,也要芬芳。生活,沒有模板,只需心燈一盞。
煩時,找找樂,別丟了幸福;忙時,偷偷閒,別丟了健康;累時,停停手,別丟了快樂。平凡生活中,忙綠於工作,安然於家庭。不求事業多大進步,只願生活甜美溫馨;不想生活多麼富有,只願家人健康歡欣。
緣分,不是偶然,要心向心;朋友,不是隨興,要誠對誠;感情,不是兒戲,要惜對惜;相識,不是新鮮,要真對真;懂得,不是隨便,要忠對忠。真情本無語,盡在珍惜,盡在真心。歲月若水,走過才知深淺;時光如歌,唱過方品心音。
愛情因珍惜而美好;友情因真誠而長久;親情因相依而溫暖。人與人之間,就是一份緣;情與情之中,就是一顆心。若愛,請珍惜;若惜,請真誠。情最濃,時間久了,也會淡忘;愛最深,回應少了,也會心涼;心最熱,冷漠慣了,也會冷卻;人再好,疲憊累了,也會離開。
感情,沒有取悅,只有真心實意的不離;人心,沒有踐踏,只有相伴相依的溫情。一段情,始於心動,無言也歡;一份愛,止於心冷,無語也多。愛可以守望但不奢望,情可以包容但不縱容。心靈共鳴,才能繼續;心無旁騖,才能長久。
人呀!你再優秀,也得碰上識貨的人。你再付出,也得遇上感恩的人。你再真誠,也得趕上有心的人。你再謙讓,也得面對珍惜的人。提醒那些沒心沒肺的人們。知道點好賴,懂得點珍惜,對你好是因為在意你,而不是欠你的。
不要等到有一天,人家頭也不回地離開你了!才知道失去的意義!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真情難遇,知音難尋,珍惜眼前人!且行且珍惜。人呀!你再優秀;也得碰上識貨的;你再付出,也得遇上感恩的!
請你晚上吃飯的人很多,能給你買早餐的人太少;請你喝酒的人很多,喝醉了照顧你的人太少;生病的時候問候的人很多,能給你買藥帶你去看病的太少;喜歡你追求你的人很多,能對你不離不棄一如既往好的人太少;噓寒問暖的很多,能真給你雪中送炭的太少;平時說大話的很多,當有困難幫你的人太少;用心體會真正值得我們知足與珍惜的朋友!
人心難懂,知人知面不知心;相遇太美,相愛容易相處難;有些人,走著走著就進了心裡,恰似故友;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淡出視線,難以交心;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靠緣分,心與心相知靠真誠;人生若有二三好友,無話不談,不離不棄,可謂幸運。
人生若有牽手一人,心靈相通,冷暖與共,可謂幸福;人生短短,真心難遇,知音難得,遇之,加倍呵護,情愫漠淡,真愛難求,深情難許,得之,倍加珍惜,約定今生。
一段路,走了很久,依然看不到希望,那就改變方向; 一件事,想了很久,依然糾結於心,那就選擇放下;一些人,交了很久,卻感覺不到真誠,那就選擇離開。一種活法,堅持了很久,依然感覺不到快樂,那就選擇改變。放下過去,讓心歸零……
一切財富、名譽、地位,都是外在表象。德行才是根本,厚德載物這句話絲毫不假。為什麼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之後能夠輕鬆獲得財富?因為厚德才能載物,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25/1/2017
一位高僧把世間的事全抖了出來!
我當時要出家的時候,我冷靜了一星期,我就拿起筆寫著:出家的好處、出家的壞處,第一、出家的好處,第二、出家的壞處,第三、在家的好處,第四、在家的壞處。然後就開始思量了,我當時要走這條路的時候,我就想:我若是在家,在家的好處,結了婚,最大的好處,就是生個孩子,回家有人喊你:「爸爸!」就是這樣,然後你就回一句:「心肝寶貝!」偶爾看一看還想:「幸好兒子長得象我。」否則就讓人很懷疑了。或是抱著孩子逗他玩,然後換兒子幫我撓癢,我幫他撓癢,最快樂的事情,大概差不多是這樣了。若是想聽他喊一聲爸爸,那要賺很多錢,忙得昏頭轉向。
上班工作,從早忙到晚才能回家,娶到好老婆還算很安慰,要是娶到惡妻,看你如何是好?對不對?在家的好處,就差不多是當父親,做事業賺錢。若是要論在家的壞處,現在是講我啦,不是講你們,那可就多了,我常看到左鄰右舍那些夫妻,老是吵得不可開交,常常聽到鄰居吵架時,總會說一句話,那句話我已經聽了二、三十年了:「我要不是為了這三個孩子,我早就跟你離婚了!」這句話我聽了二十幾年了,到現在還不是沒離婚,已經聽了二、三十年了,整天就是聽到震耳欲聾的鍋鏟聲,一吵架就老是講這句話。
所以說,快樂、追求,我都想過了,若是出家,很快樂、自在,沒有人管,對不對?半夜不會有人要你起來泡牛奶喂小孩、換尿布等等,就是自己一個人,對不對?若是修行,我們出家想了生死,就比較容易,沒有人會幹擾你。
所以說,電視上辯論的人說:「成佛並不一定要出家。」沒有錯!但是問題呢,有幾個維摩詰居士啊?有幾個人,有維摩詰居士那種功夫?對不對?釋迦牟尼佛的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個阿羅漢,個個都是出家人,證阿羅漢果的,個個都是出家人,有修有證的,都是出家人,修行是很專業的事情,所以不能找一、兩個例外來為難。若是論到究竟,當然沒有話說啦,佛性人人平等,但是在尚未成佛以前,出家總是比較沒有掛礙,在家的障礙一定比較多,這是難免的事情,所以我們不可以執理廢事。
再來,我們要觀萬法皆空。
這個「空」,很難去體會,世間人,他就是生活在一個嚴重的錯誤的觀念,他不了解空的思想,譬如說,這是什麼?衛生紙,這是一,從小老師就教我們:這是一,這是一張衛生紙。對不對?但是如果在聖者的角度來講,佛說這是一張衛生紙,即非一張衛生紙,是名衛生紙。套用《金剛經》上講的,這是一張衛生紙,可是真的有一嗎?把它撕開,就變成兩張了,再撕開就變成三張了,變成四張了、變成五張了,這「一」的觀念是什麼呢?
「一」只是一個觀念。所以真正的佛法就是徹底的覺悟,一絕對不是一,知道嗎?譬如說,這是一朵花,這是真的一朵花嗎?我們把它撕一點點,那這個是什麼?這不能講是花啊,花不過是種種的植物的細胞構成的,沒有一個真正的一。「一」不過是人類生命的一種執著的觀念,錯誤的觀念。我們到現今的教育,都是執著的教育,只有佛陀的教育,是破除執著的教育,記住!一絕對不是一;我絕對不是我;杯子也絕對不是杯子;麥克風也不是麥克風。方便說是麥克風,方便說這是我,方便說這是一盆花,方便說這是文化中心,對不對?這都是方便說。
為什麼說是方便說呢?因為這是因緣生、因緣滅的東西。所以聖人的標準是什麼?聖人的標準,就是沒有任何的標準——就是標準,法無定法!(眾鼓掌)法無定法,因為這個法是天天都在變的東西,你今天拿這個做標準,明天這個就不標準了,你說世界選美大會,那一個是最漂亮的呢?這是很難論定的,是不是這樣?所以說,我們一定要了解,法無定法,這叫做標準法。
聖人沒有一定的標準,也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這個問題困擾很多人,他說:「請問師父!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我說:「這沒有一個定論,只能勉強的定義,很勉強的給它下定義。」怎麼定義呢?對大多數的人有利益的,利益多數的眾生,這樣叫做善,那麼有害一切的眾生、多數的眾生,這叫做惡。這是很勉強的定義,很勉強的說:這樣叫做善、這樣叫做惡。不然你說什麼是絕對善跟絕對惡的東西?善與惡本來就無法絕對,沒有絕對,只有空性的思想,是絕對的東西。
什麼是絕對?萬法皆空,這是絕對的。處處相,處處無相,處處緣起,處處性空。譬如說,這是一張衛生紙,因緣生,它就存在,有一天因緣滅了,衛生紙就不存在。對不對?我們今天,父母生我們,借著父親、母親的因緣而生,有一天我們死亡,因緣滅,就沒有我們了。所以緣起,處處緣起,處處就是性空。所以萬法從小到大,從小東西到大東西,沒有一法不是因緣生、因緣滅,沒有一法不是緣起,沒有一法不是性空。所以這樣我們就能觀照萬法皆空,我們若是有這一層智慧,這樣子的清凈的頭腦,我們就不會被假相迷惑。
有一次人家叫我去助念,有人往生了,打電話要我去助念,亡者的家人,並不是個個都信佛,來請的這個師姐有信佛,她打電話來,我說:「好啊!」我問:「她家在那裡?」這師姐說就是她的鄰居,我說:「你鄰居又沒有信佛。」「沒關係啦!師父你慈悲!」然後我就去了,到那裡正準備要為她加持、助念,她一個讀醫學院的兒子,還是博士哦,正巧趕回來了。他的母親死於癌症,等他趕回家時,已經來不及了,整個人是哭得痛不欲生,他覺得很痛苦、自責哭泣,他說:「我讀到醫學博士,我救了那麼多人,就是救不了自己的母親,我真是不孝!」
他一直很自責,我就問他,「你哭完了沒有?哭完的話就要換我了。」他說:「這個師父怎麼這樣講?」我說:「你哭了老半天,對你母親沒有一絲毫幫助。你母親往生時很痛苦,面貌很不好看。」他哭了老半天,母親的臉是糾結成一團,對兒子更執著了!「你站到一邊去,站到一邊去。」我說:「這種事情,你們醫學博士沒辦法啦,這種事要法師來才有辦法,要由法師來處理。你站到一邊去。」他是對我很懷疑,就盯著我看,可能是認為我英俊吧,他就乖乖站到一旁去了,因為他平時對佛法也不認識。
我們知道人往生之後都會執著,我就靠近對她開示,跟他母親說:「你的兒女們都很有出息,老菩薩!你不要執著,我現在給你招魂,為你加持,如果阿彌陀佛現前,你要跟阿彌陀佛去,你不要執著。」我們就開始結手印,為她放蒙山,為她加持,經過十五分鐘之後,她母親竟然面帶微笑、開始微笑了,面貌開始變了,一直改變……本來他母親是很執著兒子,很執著、很痛苦,我們就給她加持,然後用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給她加持,旁邊的人則一直念佛………蓮友一直為她念佛,我告訴他們:「你們要念大聲一點,阿彌陀佛………要大聲為她念佛。」才十五分鐘,還不到半個鐘頭,他就說要替母親換衣服,我說:「不行!不行!要等十八個小時后。」他看到我這樣講,頓時愣在一旁,他雖然是個博士,但是對這個並不懂,我說:「你有時間讀博士,竟然沒有時間來了解生死的問題,我也是覺得你很奇怪!」
他覺得我出家很奇怪,我也覺得他很奇怪。對不對?我們倆個相見恨晚啦!對啊!結果他親眼目睹,看到他母親從原本的病容,很痛苦的面貌,經由大家為她助念,為她加持后,全身柔軟,面貌變成非常莊嚴,現出微笑。我交代著:「十八個小時內不能動她。」我說:「在母親生前,你孝順她,現在你母親死了,你要聽我的。」他說:「我為什麼要聽你的?」我說:「我是法師啊,你要聽我的,因為你不懂啊!」他也真的肯聽我的話,幸好沒有揍我。十八個小時之後,看到他母親面帶微笑,笑容明顯可見,我說:「現在可以了,可以為她換衣服了。」
結果為她更衣的時候,全身非常的柔軟,讓人很容易替她更衣,整個臉龐看起來,就知道很歡喜,我摸摸她的頭頂,頭頂上有熱氣,頂聖眼生天嘛,頭頂上有熱氣,往生極樂世界了!這個博士感觸很大,他說:「我讀到博士,我竟然不懂這些事。」我說:「就算讓你讀到超博士,你也不懂啦!」他有時間讀博士,但是沒有時間讀死亡,他不會想去研究,如何死亡才有藝術,沒有想過!
人都只會活在現實的社會,我說:這就叫做面對現實。所以我才對你講,出家人是真正在面對現實。面對什麼?生、老、病、死!出家人是真正在面對現實,這是真正的問題,這一關你沒辦法,對死是茫茫渺渺。這個博士說:「師父!你有那裡有沒有佛書?」我說:「有啊!」我就送他佛書,送他錄音帶。聽了錄音帶之後,度了他全家人,後來他非常的感謝,度了他全家人了(眾鼓掌)。
他家住在旗山,後來他非常感恩的,拿了一包很大的紅包,那個紅包看起來,以我數十年的功夫來看,應該是十萬,因為看起來很厚。他拿了一個紅包來,喪事辦完之後,還懂得跪下來,說:「供養法師!」我非常歡喜,他看到我很高興,以為我是看到紅包在高興,其實不是,我是看到你一個醫學博士,因為見到母親往生的瑞相,就能夠覺悟來學佛,你也算是很厲害了,我是在高興這件事,不是因為看到那包紅包。我不是這樣的!(眾鼓掌)
後來他就要供養師父,我就說:「不要啦!」他還是說:「供養師父!」我還是不要,經過一番的折騰,我很委屈的就收下來了,沒辦法!兩人推來推去的也很辛苦。後來我收下這十萬,再後來我又準備了二十萬的錄音帶,再拿去給這位醫生,我跟他說:「你自已開醫院,地位又這麼高,這些錄音讓你跟大眾結緣,你供養我十萬元,我也回送你二十萬的錄音帶。」還送了很多書給他,他很歡喜。
所以我說,人一定得要等到家人往生了——我不是在講你們哦,對不起,我是講在路上走的那些人啦,我不是在講你們——人一定要等到家人往生了,或是家裡碰到困難,真的遇到逆境,才真正需要佛法了,才會徹底地,想要追求真理。要是他每天活得很快樂,他就不肯去探討,他有飯吃、他有車子開、有冷氣吹,他不會想到死亡的事。今天聽人家講一講,明天還是跑去媚登峰,她還是為了這個臭皮囊,拚命的化妝,打扮得再美也一樣,都是白忙一場!
所以要觀照,萬法皆空不可得,心時時刻刻,統統要學習不要執著,要學習放下。放不下,我告訴你,你也無奈生死何。你說:「師父,我放不下。」放不下,百年之後你照常要死,你放不下,你能怎麼樣呢?你也是得死啊!所以很重要的觀念——對一切相,莫求、莫著!不要求,不要執著。不要求,莫求,也不要執著,莫求莫著,這是修行的心的法要。
修行人只有八個字,可以決定修行:第一、決定不求,無所求;二、決定無所著。決定不求,決定不著,此人必定成道,這個人一定會成道!(眾鼓掌)
為什麼?因為我們求也沒有用。我們求,求到最後,我們還是得不到東西。所以不求,才是真正的得法、得道。不著,才是真正的求道。若是求來的東西……要記住,世間人在拜佛拜神,那差別就很大了,世間人在拜神就是祈求:「你要保佑我發財。」保佑你發財,你就會永遠富有嗎?或是祈求:「你要保佑我兒子聯考上榜。」我說:要是十萬人都來求觀世音菩薩說,你要保佑我兒子、女兒聯考榜上有名,觀世音菩薩就頭痛了,因為一定有人上榜、一定有人落榜嘛,那麼他要怎麼做呢?我問你,對不對?
所以求人不如求已,求人不如求已。我們一定要記住,我們的心跟佛陀的心,究竟是平等不二的,平等不二的。我們今天雖然是凡夫,但是我們只要肯修行、肯覺悟,肯下決心來聽經聞法,實實在在來解決我們生老病死的問題,就算是聽到一句、聽到兩句,或是看一本書,懂得一點智慧的佛書,對我們的解脫也很有幫助。
所以說想要解脫,第一個,觀無常;第二個,觀死亡,時時刻刻,我們都要面對死亡;第三點,觀世間不可得;第四點,要觀無我,一切法無我;第五點,觀萬法皆空,觀照萬法皆空,無相可得。世間都是暫時性的,只是暫時性的而已,沒有一樣東西是永久的。我們今天長得很漂亮,也不必驕傲,有一天你也會年華老去,老到牙齒全掉光了,這是事實。今天你長得很醜,你也不必很有自卑感,雖然長得丑不是你自願的,但是別常常出來嚇人就行了!長得丑不是你的罪過,但是不要常常出現,讓人家很驚訝,surprise不要常常出來嚇人。
再來就是莫求、莫著。那麼這樣子,我們的生命慢慢就會升華,對於這個世間的假相,慢慢地突破。所以要記住!修行跟學問沒有關係,世間的學問,如果跟修行有關係,那讀到博士的人就成佛了。沒有這個道理!修行,識字也好、不識字也好,這個不關文字、不關學歷的問題,六祖一個大字不識,廣欽老和尚也不識字,為何能成為一代祖師呢?你記住!修行跟學問是兩碼事——修行是修真正的智慧,解脫的智慧,不關學問。學問是累積的執著,是一種累積的經驗,它只是符號而已,人類創造出來的符號,你加上這一層的執著,那個叫做學問。沒有錯,學問能夠解決我們許多現實的生活,衣食住行的問題,學問也能夠解決我們很多交通、科學的問題,沒有錯,但是學問不能令我們解脫,飽學之士不一定是解脫的人。
所以我跟諸位講過,電視上辦的callin、辯論,一點意義都沒有。你若是跟廣欽老和尚辯論,也許你比廣欽老和尚更會講話,但是你是凡夫,廣欽老和尚他是聖人啊,他不必跟你辯論,你講得天花亂墜,你還是束縛的凡夫,因為你沒有開悟啊,對不對?所以透過語言、文字,這不能代表佛法,那只是方便而已。
上班工作,從早忙到晚才能回家,娶到好老婆還算很安慰,要是娶到惡妻,看你如何是好?對不對?在家的好處,就差不多是當父親,做事業賺錢。若是要論在家的壞處,現在是講我啦,不是講你們,那可就多了,我常看到左鄰右舍那些夫妻,老是吵得不可開交,常常聽到鄰居吵架時,總會說一句話,那句話我已經聽了二、三十年了:「我要不是為了這三個孩子,我早就跟你離婚了!」這句話我聽了二十幾年了,到現在還不是沒離婚,已經聽了二、三十年了,整天就是聽到震耳欲聾的鍋鏟聲,一吵架就老是講這句話。
所以說,快樂、追求,我都想過了,若是出家,很快樂、自在,沒有人管,對不對?半夜不會有人要你起來泡牛奶喂小孩、換尿布等等,就是自己一個人,對不對?若是修行,我們出家想了生死,就比較容易,沒有人會幹擾你。
所以說,電視上辯論的人說:「成佛並不一定要出家。」沒有錯!但是問題呢,有幾個維摩詰居士啊?有幾個人,有維摩詰居士那種功夫?對不對?釋迦牟尼佛的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個阿羅漢,個個都是出家人,證阿羅漢果的,個個都是出家人,有修有證的,都是出家人,修行是很專業的事情,所以不能找一、兩個例外來為難。若是論到究竟,當然沒有話說啦,佛性人人平等,但是在尚未成佛以前,出家總是比較沒有掛礙,在家的障礙一定比較多,這是難免的事情,所以我們不可以執理廢事。
再來,我們要觀萬法皆空。
這個「空」,很難去體會,世間人,他就是生活在一個嚴重的錯誤的觀念,他不了解空的思想,譬如說,這是什麼?衛生紙,這是一,從小老師就教我們:這是一,這是一張衛生紙。對不對?但是如果在聖者的角度來講,佛說這是一張衛生紙,即非一張衛生紙,是名衛生紙。套用《金剛經》上講的,這是一張衛生紙,可是真的有一嗎?把它撕開,就變成兩張了,再撕開就變成三張了,變成四張了、變成五張了,這「一」的觀念是什麼呢?
「一」只是一個觀念。所以真正的佛法就是徹底的覺悟,一絕對不是一,知道嗎?譬如說,這是一朵花,這是真的一朵花嗎?我們把它撕一點點,那這個是什麼?這不能講是花啊,花不過是種種的植物的細胞構成的,沒有一個真正的一。「一」不過是人類生命的一種執著的觀念,錯誤的觀念。我們到現今的教育,都是執著的教育,只有佛陀的教育,是破除執著的教育,記住!一絕對不是一;我絕對不是我;杯子也絕對不是杯子;麥克風也不是麥克風。方便說是麥克風,方便說這是我,方便說這是一盆花,方便說這是文化中心,對不對?這都是方便說。
為什麼說是方便說呢?因為這是因緣生、因緣滅的東西。所以聖人的標準是什麼?聖人的標準,就是沒有任何的標準——就是標準,法無定法!(眾鼓掌)法無定法,因為這個法是天天都在變的東西,你今天拿這個做標準,明天這個就不標準了,你說世界選美大會,那一個是最漂亮的呢?這是很難論定的,是不是這樣?所以說,我們一定要了解,法無定法,這叫做標準法。
聖人沒有一定的標準,也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這個問題困擾很多人,他說:「請問師父!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我說:「這沒有一個定論,只能勉強的定義,很勉強的給它下定義。」怎麼定義呢?對大多數的人有利益的,利益多數的眾生,這樣叫做善,那麼有害一切的眾生、多數的眾生,這叫做惡。這是很勉強的定義,很勉強的說:這樣叫做善、這樣叫做惡。不然你說什麼是絕對善跟絕對惡的東西?善與惡本來就無法絕對,沒有絕對,只有空性的思想,是絕對的東西。
什麼是絕對?萬法皆空,這是絕對的。處處相,處處無相,處處緣起,處處性空。譬如說,這是一張衛生紙,因緣生,它就存在,有一天因緣滅了,衛生紙就不存在。對不對?我們今天,父母生我們,借著父親、母親的因緣而生,有一天我們死亡,因緣滅,就沒有我們了。所以緣起,處處緣起,處處就是性空。所以萬法從小到大,從小東西到大東西,沒有一法不是因緣生、因緣滅,沒有一法不是緣起,沒有一法不是性空。所以這樣我們就能觀照萬法皆空,我們若是有這一層智慧,這樣子的清凈的頭腦,我們就不會被假相迷惑。
有一次人家叫我去助念,有人往生了,打電話要我去助念,亡者的家人,並不是個個都信佛,來請的這個師姐有信佛,她打電話來,我說:「好啊!」我問:「她家在那裡?」這師姐說就是她的鄰居,我說:「你鄰居又沒有信佛。」「沒關係啦!師父你慈悲!」然後我就去了,到那裡正準備要為她加持、助念,她一個讀醫學院的兒子,還是博士哦,正巧趕回來了。他的母親死於癌症,等他趕回家時,已經來不及了,整個人是哭得痛不欲生,他覺得很痛苦、自責哭泣,他說:「我讀到醫學博士,我救了那麼多人,就是救不了自己的母親,我真是不孝!」
他一直很自責,我就問他,「你哭完了沒有?哭完的話就要換我了。」他說:「這個師父怎麼這樣講?」我說:「你哭了老半天,對你母親沒有一絲毫幫助。你母親往生時很痛苦,面貌很不好看。」他哭了老半天,母親的臉是糾結成一團,對兒子更執著了!「你站到一邊去,站到一邊去。」我說:「這種事情,你們醫學博士沒辦法啦,這種事要法師來才有辦法,要由法師來處理。你站到一邊去。」他是對我很懷疑,就盯著我看,可能是認為我英俊吧,他就乖乖站到一旁去了,因為他平時對佛法也不認識。
我們知道人往生之後都會執著,我就靠近對她開示,跟他母親說:「你的兒女們都很有出息,老菩薩!你不要執著,我現在給你招魂,為你加持,如果阿彌陀佛現前,你要跟阿彌陀佛去,你不要執著。」我們就開始結手印,為她放蒙山,為她加持,經過十五分鐘之後,她母親竟然面帶微笑、開始微笑了,面貌開始變了,一直改變……本來他母親是很執著兒子,很執著、很痛苦,我們就給她加持,然後用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給她加持,旁邊的人則一直念佛………蓮友一直為她念佛,我告訴他們:「你們要念大聲一點,阿彌陀佛………要大聲為她念佛。」才十五分鐘,還不到半個鐘頭,他就說要替母親換衣服,我說:「不行!不行!要等十八個小時后。」他看到我這樣講,頓時愣在一旁,他雖然是個博士,但是對這個並不懂,我說:「你有時間讀博士,竟然沒有時間來了解生死的問題,我也是覺得你很奇怪!」
他覺得我出家很奇怪,我也覺得他很奇怪。對不對?我們倆個相見恨晚啦!對啊!結果他親眼目睹,看到他母親從原本的病容,很痛苦的面貌,經由大家為她助念,為她加持后,全身柔軟,面貌變成非常莊嚴,現出微笑。我交代著:「十八個小時內不能動她。」我說:「在母親生前,你孝順她,現在你母親死了,你要聽我的。」他說:「我為什麼要聽你的?」我說:「我是法師啊,你要聽我的,因為你不懂啊!」他也真的肯聽我的話,幸好沒有揍我。十八個小時之後,看到他母親面帶微笑,笑容明顯可見,我說:「現在可以了,可以為她換衣服了。」
結果為她更衣的時候,全身非常的柔軟,讓人很容易替她更衣,整個臉龐看起來,就知道很歡喜,我摸摸她的頭頂,頭頂上有熱氣,頂聖眼生天嘛,頭頂上有熱氣,往生極樂世界了!這個博士感觸很大,他說:「我讀到博士,我竟然不懂這些事。」我說:「就算讓你讀到超博士,你也不懂啦!」他有時間讀博士,但是沒有時間讀死亡,他不會想去研究,如何死亡才有藝術,沒有想過!
人都只會活在現實的社會,我說:這就叫做面對現實。所以我才對你講,出家人是真正在面對現實。面對什麼?生、老、病、死!出家人是真正在面對現實,這是真正的問題,這一關你沒辦法,對死是茫茫渺渺。這個博士說:「師父!你有那裡有沒有佛書?」我說:「有啊!」我就送他佛書,送他錄音帶。聽了錄音帶之後,度了他全家人,後來他非常的感謝,度了他全家人了(眾鼓掌)。
他家住在旗山,後來他非常感恩的,拿了一包很大的紅包,那個紅包看起來,以我數十年的功夫來看,應該是十萬,因為看起來很厚。他拿了一個紅包來,喪事辦完之後,還懂得跪下來,說:「供養法師!」我非常歡喜,他看到我很高興,以為我是看到紅包在高興,其實不是,我是看到你一個醫學博士,因為見到母親往生的瑞相,就能夠覺悟來學佛,你也算是很厲害了,我是在高興這件事,不是因為看到那包紅包。我不是這樣的!(眾鼓掌)
後來他就要供養師父,我就說:「不要啦!」他還是說:「供養師父!」我還是不要,經過一番的折騰,我很委屈的就收下來了,沒辦法!兩人推來推去的也很辛苦。後來我收下這十萬,再後來我又準備了二十萬的錄音帶,再拿去給這位醫生,我跟他說:「你自已開醫院,地位又這麼高,這些錄音讓你跟大眾結緣,你供養我十萬元,我也回送你二十萬的錄音帶。」還送了很多書給他,他很歡喜。
所以我說,人一定得要等到家人往生了——我不是在講你們哦,對不起,我是講在路上走的那些人啦,我不是在講你們——人一定要等到家人往生了,或是家裡碰到困難,真的遇到逆境,才真正需要佛法了,才會徹底地,想要追求真理。要是他每天活得很快樂,他就不肯去探討,他有飯吃、他有車子開、有冷氣吹,他不會想到死亡的事。今天聽人家講一講,明天還是跑去媚登峰,她還是為了這個臭皮囊,拚命的化妝,打扮得再美也一樣,都是白忙一場!
所以要觀照,萬法皆空不可得,心時時刻刻,統統要學習不要執著,要學習放下。放不下,我告訴你,你也無奈生死何。你說:「師父,我放不下。」放不下,百年之後你照常要死,你放不下,你能怎麼樣呢?你也是得死啊!所以很重要的觀念——對一切相,莫求、莫著!不要求,不要執著。不要求,莫求,也不要執著,莫求莫著,這是修行的心的法要。
修行人只有八個字,可以決定修行:第一、決定不求,無所求;二、決定無所著。決定不求,決定不著,此人必定成道,這個人一定會成道!(眾鼓掌)
為什麼?因為我們求也沒有用。我們求,求到最後,我們還是得不到東西。所以不求,才是真正的得法、得道。不著,才是真正的求道。若是求來的東西……要記住,世間人在拜佛拜神,那差別就很大了,世間人在拜神就是祈求:「你要保佑我發財。」保佑你發財,你就會永遠富有嗎?或是祈求:「你要保佑我兒子聯考上榜。」我說:要是十萬人都來求觀世音菩薩說,你要保佑我兒子、女兒聯考榜上有名,觀世音菩薩就頭痛了,因為一定有人上榜、一定有人落榜嘛,那麼他要怎麼做呢?我問你,對不對?
所以求人不如求已,求人不如求已。我們一定要記住,我們的心跟佛陀的心,究竟是平等不二的,平等不二的。我們今天雖然是凡夫,但是我們只要肯修行、肯覺悟,肯下決心來聽經聞法,實實在在來解決我們生老病死的問題,就算是聽到一句、聽到兩句,或是看一本書,懂得一點智慧的佛書,對我們的解脫也很有幫助。
所以說想要解脫,第一個,觀無常;第二個,觀死亡,時時刻刻,我們都要面對死亡;第三點,觀世間不可得;第四點,要觀無我,一切法無我;第五點,觀萬法皆空,觀照萬法皆空,無相可得。世間都是暫時性的,只是暫時性的而已,沒有一樣東西是永久的。我們今天長得很漂亮,也不必驕傲,有一天你也會年華老去,老到牙齒全掉光了,這是事實。今天你長得很醜,你也不必很有自卑感,雖然長得丑不是你自願的,但是別常常出來嚇人就行了!長得丑不是你的罪過,但是不要常常出現,讓人家很驚訝,surprise不要常常出來嚇人。
再來就是莫求、莫著。那麼這樣子,我們的生命慢慢就會升華,對於這個世間的假相,慢慢地突破。所以要記住!修行跟學問沒有關係,世間的學問,如果跟修行有關係,那讀到博士的人就成佛了。沒有這個道理!修行,識字也好、不識字也好,這個不關文字、不關學歷的問題,六祖一個大字不識,廣欽老和尚也不識字,為何能成為一代祖師呢?你記住!修行跟學問是兩碼事——修行是修真正的智慧,解脫的智慧,不關學問。學問是累積的執著,是一種累積的經驗,它只是符號而已,人類創造出來的符號,你加上這一層的執著,那個叫做學問。沒有錯,學問能夠解決我們許多現實的生活,衣食住行的問題,學問也能夠解決我們很多交通、科學的問題,沒有錯,但是學問不能令我們解脫,飽學之士不一定是解脫的人。
所以我跟諸位講過,電視上辦的callin、辯論,一點意義都沒有。你若是跟廣欽老和尚辯論,也許你比廣欽老和尚更會講話,但是你是凡夫,廣欽老和尚他是聖人啊,他不必跟你辯論,你講得天花亂墜,你還是束縛的凡夫,因為你沒有開悟啊,對不對?所以透過語言、文字,這不能代表佛法,那只是方便而已。
十六句禪語每天讀一遍,30天後你將脫胎換骨!
1.被人誤解的時候能微微一笑,素養;
2.受委屈的時候能坦然一笑,大度;
3.吃虧的時候能開心一笑,豁達;
4.無奈的時候能達觀一笑,境界;
5.危難的時候能泰然一笑,大氣;
6.被輕蔑的時候能平靜一笑,自信;
7.培養自信的語言;
8.讓你的笑容像陽光一樣;
9.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10.學會換位思考;
11.學會大方待人;
12.學會低調做事;
13.學會讚美他人;
14.有人在說某人壞話時,你只微笑。
15.常懷一顆平常心;
16.記得信守諾言;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
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2.受委屈的時候能坦然一笑,大度;
3.吃虧的時候能開心一笑,豁達;
4.無奈的時候能達觀一笑,境界;
5.危難的時候能泰然一笑,大氣;
6.被輕蔑的時候能平靜一笑,自信;
7.培養自信的語言;
8.讓你的笑容像陽光一樣;
9.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10.學會換位思考;
11.學會大方待人;
12.學會低調做事;
13.學會讚美他人;
14.有人在說某人壞話時,你只微笑。
15.常懷一顆平常心;
16.記得信守諾言;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
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