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管是筆直的坦途,還是阡陌的小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不論是開心的事,還是悲傷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要遇,不管是攜手的人,還是擦肩的客。所以,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不要評價別人對錯,不要計較付出與收獲。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只要快樂,你就什麼都不缺。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就是一顆心。心柔順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凈了,處境就美好了;心快樂了,人生就幸福了。不管活成什麼樣子,都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一切喜怒哀樂都是自己造成。心寬了,煩惱自然就少了,日子自然就順了,人生也就圓融自在了。在意多了,樂趣就少了;看得淡了,一切皆釋然。
生活的好多煩惱,源於我們不能體諒,過分在意了自己的主張,互不理解,互不相讓,傷了彼此的心靈。生活的苦與樂總在更迭,沒有誰的命運是完美的,殘缺才是一種大美。
我們感喟時運不濟,命運多坎之時,忘記了人定勝天,事在人為。人生苦短,何必自哀,自怨。給自己一個微笑,給自己一個信心,給自己一份淡然心緒,給自己一種寧靜氣魄,榮辱皆忘。
讀懂了時光,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原來,千般跋涉,萬種找尋,需要的不過是一顆平常心。識得進退,懂得回歸,以平常心對待生活,生活,無處不是坦途。以平常心看待人生,人生無處不是勝境。
別為難自己,別苛求自己,心寬了,煩惱自然就少了,日子自然就順了,人生自然就自在了。千般跋涉,萬種找尋,需要的不過是一顆平常心。識得進退,懂得回歸,以平常心對待生活,生活,無處不是坦途。以平常心看待人生,人生無處不是勝境。
每一天,在每一方面,我都變得越來越好。 Every Day In Every Way, I'm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眼見未為真;沒有對與錯;是你的躲不了,不是你的求不得;遇見的人和事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總有其目的;一切事情都是最好的安排;或我應該相信是緣分!
25/9/2017
23/9/2017
壓力的調適
教授心理學的彼得,有一天他想和學生談論「管理壓力」的課題,卻怎麼都想不起該用什麼比喻。他端著一杯水在客廳走過來走過去,過了好一段時間,他發現自己的手麻了,對於明天的課程突然有了靈感。
隔天在課堂上,彼得舉起了一杯水,問他的學生:「你們認為這杯水多重?」
有位學生回答:「大概300公克到500公克之間。」
彼得說:「其實真正的關鍵不在於這杯水多重,而在於你握這杯水多久。」
「如果你只握一分鐘,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你握一個小時,你的右手臂就會發痠。如果有人握了一整天,可能就要叫救護車了。不論你握了多久,這杯水的重量都沒有改變,但是你握得越久,你的手會感覺到越沉重。」
看了全班一眼,彼得繼續說:「如果有人一天到晚扛著自己的重擔,遲早有一天,他會被自己的重擔壓垮。我們應該學會把水杯放下來,找時間休息,恢復我們的精神和體力,而不是一直握著水杯不放。
今天,每個人放學回家的時候,請把你的壓力放下來,好好休息,不要把重擔帶回家,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人與人最短的距離叫擁抱,
人與人最長的距離叫等待。
人與人最看不見的距離叫包容,
人與人最可怕的距離叫漠視你的存在!
人,都喜歡和不計較的人在一起相處,不計較的人剛開始時,看似失去,但長久下來卻是獲得。
愛佔他人便宜的人,剛開始看似獲得,但相處久後卻是失去。
人,都喜歡和不計較的人在一起相處,不計較的人剛開始時,看似失去,但長久下來卻是獲得。
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隔天在課堂上,彼得舉起了一杯水,問他的學生:「你們認為這杯水多重?」
有位學生回答:「大概300公克到500公克之間。」
彼得說:「其實真正的關鍵不在於這杯水多重,而在於你握這杯水多久。」
「如果你只握一分鐘,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你握一個小時,你的右手臂就會發痠。如果有人握了一整天,可能就要叫救護車了。不論你握了多久,這杯水的重量都沒有改變,但是你握得越久,你的手會感覺到越沉重。」
看了全班一眼,彼得繼續說:「如果有人一天到晚扛著自己的重擔,遲早有一天,他會被自己的重擔壓垮。我們應該學會把水杯放下來,找時間休息,恢復我們的精神和體力,而不是一直握著水杯不放。
今天,每個人放學回家的時候,請把你的壓力放下來,好好休息,不要把重擔帶回家,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人與人最短的距離叫擁抱,
人與人最長的距離叫等待。
人與人最看不見的距離叫包容,
人與人最可怕的距離叫漠視你的存在!
人,都喜歡和不計較的人在一起相處,不計較的人剛開始時,看似失去,但長久下來卻是獲得。
愛佔他人便宜的人,剛開始看似獲得,但相處久後卻是失去。
人,都喜歡和不計較的人在一起相處,不計較的人剛開始時,看似失去,但長久下來卻是獲得。
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是你的走不掉,不是你的求不到!
人與人之間,就是一份緣;
情與情之中,就是一顆心。
若愛,請珍惜;若惜,請真誠。
在感情中,追來的很累,強求的不美。
想你的人,總會主動找你;不想你的人,找了也是不睬不理。
一直的低三下四,只能貶低了自己;再三的委曲求全,只能難為著自己。
其實,心裡有你的人,何須問,何須求,何須找,總會出現;心裡沒你的人,不必纏,不必留,不必要,不值得期盼。
是你的走不掉,不是你的求不到。
風景不夢,不失望;感情不爭,不疼痛!
人呀!
你再優秀,也得碰上識貨的人。
你再付出,也得遇上感恩的人。
你再真誠, 也得趕上有心的人。
你再謙讓,也得面對珍惜的人。
提醒那些沒心沒肺的人們。
不要等到有一天,人家頭也不回地離開你了!
才知道失去的意義!
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真情難遇,知音難尋,珍惜眼前人!且行且珍惜。
感情,沒有取悅,只有真心實意的不離;人心,沒有踐踏,只有相伴相依的溫情。
一段情,始於心動,無言也歡;一份愛,止於心冷,無語也多。
愛可以守望但不奢望,情可以包容但不縱容。
心靈共鳴,才能繼續;心無旁騖,才能長久。
人生若有牽手一人,心靈相通,冷暖與共,可謂幸福;人生短短,真心難遇,知音難得,遇之,加倍呵護,情愫漠淡,真愛難求,深情難許,得之,倍加珍惜,約定今生。
一段路,走了很久,依然看不到希望,那就改變方向;一件事,想了很久,依然糾結於心,那就選擇放下;一些人,交了很久,卻感覺不到真誠,那就選擇離開。
一種活法,堅持了很久,依然感覺不到快樂,那就選擇改變。
放下過去,讓心歸零……
人心難懂,知人知面不知心;相遇太美,相愛容易相處難;有些人,走著走著就進了心裡,恰似故友;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淡出視線,難以交心;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靠緣分,心與心相知靠真誠;人生若有二三好友,無話不談,不離不棄,可謂幸運。
緣聚緣散間,才知道相守很難;分分合合裡,才知道永遠很遠。
將心比心,才有知心;以心暖心,才有恆心。
守住心中的風景,才是最美;擁有不變的感情,才是最真。
愛,就是讓一個人住進另一個人心裡。
簡單的,只有思念,只有掛牽;幸福的,偶爾甜蜜,偶爾傷感。
無欲無求,無關風月,只因心已相連;無怨無悔,無關距離,只因情已刻骨。
愛到深處,是無言;情到濃時,是眷戀。
不求彼此擁有,只願一生相守;不求海枯石爛,只願心靈相伴。
最真的愛,是心靈深處的語言。
有懂你的人多麼珍貴,這樣的朋友,只需交互一個眼神,便會微笑釋然;只需會意一個動作,便會情緒愉悅,無需言語,心意已相通;無需刻意,靈魂已相伴;一種凝視,已成溫暖;一個問候,已成慰籍;分享生活喜憂,悲傷時可靠肩;濃濃的相伴煩愁散,同享日子瑣事;歡笑時可共喜,淡淡的相依更珍貴;有情的天地,溫馨永在;有情的心海,友誼常存;若是擦肩,請祝福。
若是遇到,請珍惜。
往往太在乎一個人,就會失去自我;常常太迫切一份情,就會丟掉尊嚴。
自言自 語了很多,只等來一句很忙;翹首以盼了很久,只回應一聲很累。
其實,忙與累都是 藉口,不愛才是真正的理由。
心裡有你的人,總會主動找你;心裡沒有你的人,總是 自動忽略你。
等來的不是愛,而是憐憫;求來的不是感情,而是同情。
不是你的夢, 再美也要醒;不是你的情,再痛也要斷。
情與情之中,就是一顆心。
若愛,請珍惜;若惜,請真誠。
在感情中,追來的很累,強求的不美。
想你的人,總會主動找你;不想你的人,找了也是不睬不理。
一直的低三下四,只能貶低了自己;再三的委曲求全,只能難為著自己。
其實,心裡有你的人,何須問,何須求,何須找,總會出現;心裡沒你的人,不必纏,不必留,不必要,不值得期盼。
是你的走不掉,不是你的求不到。
風景不夢,不失望;感情不爭,不疼痛!
人呀!
你再優秀,也得碰上識貨的人。
你再付出,也得遇上感恩的人。
你再真誠, 也得趕上有心的人。
你再謙讓,也得面對珍惜的人。
提醒那些沒心沒肺的人們。
不要等到有一天,人家頭也不回地離開你了!
才知道失去的意義!
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真情難遇,知音難尋,珍惜眼前人!且行且珍惜。
感情,沒有取悅,只有真心實意的不離;人心,沒有踐踏,只有相伴相依的溫情。
一段情,始於心動,無言也歡;一份愛,止於心冷,無語也多。
愛可以守望但不奢望,情可以包容但不縱容。
心靈共鳴,才能繼續;心無旁騖,才能長久。
人生若有牽手一人,心靈相通,冷暖與共,可謂幸福;人生短短,真心難遇,知音難得,遇之,加倍呵護,情愫漠淡,真愛難求,深情難許,得之,倍加珍惜,約定今生。
一段路,走了很久,依然看不到希望,那就改變方向;一件事,想了很久,依然糾結於心,那就選擇放下;一些人,交了很久,卻感覺不到真誠,那就選擇離開。
一種活法,堅持了很久,依然感覺不到快樂,那就選擇改變。
放下過去,讓心歸零……
人心難懂,知人知面不知心;相遇太美,相愛容易相處難;有些人,走著走著就進了心裡,恰似故友;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淡出視線,難以交心;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靠緣分,心與心相知靠真誠;人生若有二三好友,無話不談,不離不棄,可謂幸運。
緣聚緣散間,才知道相守很難;分分合合裡,才知道永遠很遠。
將心比心,才有知心;以心暖心,才有恆心。
守住心中的風景,才是最美;擁有不變的感情,才是最真。
愛,就是讓一個人住進另一個人心裡。
簡單的,只有思念,只有掛牽;幸福的,偶爾甜蜜,偶爾傷感。
無欲無求,無關風月,只因心已相連;無怨無悔,無關距離,只因情已刻骨。
愛到深處,是無言;情到濃時,是眷戀。
不求彼此擁有,只願一生相守;不求海枯石爛,只願心靈相伴。
最真的愛,是心靈深處的語言。
有懂你的人多麼珍貴,這樣的朋友,只需交互一個眼神,便會微笑釋然;只需會意一個動作,便會情緒愉悅,無需言語,心意已相通;無需刻意,靈魂已相伴;一種凝視,已成溫暖;一個問候,已成慰籍;分享生活喜憂,悲傷時可靠肩;濃濃的相伴煩愁散,同享日子瑣事;歡笑時可共喜,淡淡的相依更珍貴;有情的天地,溫馨永在;有情的心海,友誼常存;若是擦肩,請祝福。
若是遇到,請珍惜。
往往太在乎一個人,就會失去自我;常常太迫切一份情,就會丟掉尊嚴。
自言自 語了很多,只等來一句很忙;翹首以盼了很久,只回應一聲很累。
其實,忙與累都是 藉口,不愛才是真正的理由。
心裡有你的人,總會主動找你;心裡沒有你的人,總是 自動忽略你。
等來的不是愛,而是憐憫;求來的不是感情,而是同情。
不是你的夢, 再美也要醒;不是你的情,再痛也要斷。
20/9/2017
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母親
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母親
接下來第二個,也就是七支因果的第一個,「知母」。
知母是什麼意思呢?了知眾生是我的母親。這是很重要的。為什麼一切眾生是我的母親呢?因為我們有前世作為前提。前世還有前世,而我們的前世是沒有開頭的。我小時候有個想法,小孩子經常有這種想法:「我最初是什麼樣的呢?」老是想這個(問題)。
我十一、二歲聽《菩提道次》知母的時候,我就是想不明白,憑什麼沒有最初第一個「我」呢?我覺得人想要找到「第一個」的這種心,差不多是共性。所以於這個原因,一些宗教就說「第一個」是上帝造的、或者某某神造的,就很簡單。他這個(說法)既不理性,也沒有道理。但是起碼給出了小孩子想要的回答。
我十一、二歲的時候特別想知道「我」最初是什麼。但是後來我學習之後,明白了其實沒有「最初」,要有了「最初」,那有許多麻煩。為什麼呢?因為再早的意識也是更早的意識演變過來的。
因為(有為法是)因緣和合而生,如果有了源頭就成了無因之果,這是不可以的。所以,我們今天的意識是昨天的意識演變過來的,我們今年的意識是去年的意識演變過來的,我們現在的意識是童年的意識一天一天演變過來的。我們現在的意識是童年的意識嗎?不是,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不過,要是沒有童年的意識,就肯定不會有今天的意識。
為什麼?萬事萬物這就麼怪,沒有與它類似的前一代的,就沒有同它類似的後一代的產生,這就是萬事萬物必然的延續(方式)。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意識也不例外。比如從鐵礦裡煉出多少多少鐵,這不是新產生的,(其中)本來就有鐵,只不過分散在非鐵(的成分)中。
接下來第二個,也就是七支因果的第一個,「知母」。
知母是什麼意思呢?了知眾生是我的母親。這是很重要的。為什麼一切眾生是我的母親呢?因為我們有前世作為前提。前世還有前世,而我們的前世是沒有開頭的。我小時候有個想法,小孩子經常有這種想法:「我最初是什麼樣的呢?」老是想這個(問題)。
我十一、二歲聽《菩提道次》知母的時候,我就是想不明白,憑什麼沒有最初第一個「我」呢?我覺得人想要找到「第一個」的這種心,差不多是共性。所以於這個原因,一些宗教就說「第一個」是上帝造的、或者某某神造的,就很簡單。他這個(說法)既不理性,也沒有道理。但是起碼給出了小孩子想要的回答。
我十一、二歲的時候特別想知道「我」最初是什麼。但是後來我學習之後,明白了其實沒有「最初」,要有了「最初」,那有許多麻煩。為什麼呢?因為再早的意識也是更早的意識演變過來的。
因為(有為法是)因緣和合而生,如果有了源頭就成了無因之果,這是不可以的。所以,我們今天的意識是昨天的意識演變過來的,我們今年的意識是去年的意識演變過來的,我們現在的意識是童年的意識一天一天演變過來的。我們現在的意識是童年的意識嗎?不是,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不過,要是沒有童年的意識,就肯定不會有今天的意識。
為什麼?萬事萬物這就麼怪,沒有與它類似的前一代的,就沒有同它類似的後一代的產生,這就是萬事萬物必然的延續(方式)。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意識也不例外。比如從鐵礦裡煉出多少多少鐵,這不是新產生的,(其中)本來就有鐵,只不過分散在非鐵(的成分)中。
6/9/2017
原來,吃素念佛並不是修行!而真正的修行是...!
1、什麼叫修行?
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過去我們沒有接觸佛法,沒有人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們的想法錯了,看法錯了,我們說法、做法都錯了,這是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行為招來六道三途的果報,錯誤行為變現這個境界;現在我們明白覺悟了,把這些錯誤行為修正過來。正確、錯誤的標準,我們不能不依靠佛法,所以對佛法要建立堅定的信心。佛是過來人,我們不相信過來人的話,相信誰的話?所以佛說的一切經,就是我們修行的標準。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與經典所說的相應,這是好的,是正確的;如果與經典講的不相應,我們自己一定要覺悟,我們錯了。錯了要趕快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
2、所以修行,諸位同修要記住,不是每一天念多少部經,念多少聲佛號,磕多少大頭,
不是的,那不是修行。那個作法可以說是什麼?信教。佛有四種經,「教理行果」,你只有一個;你自己修行的方法,「信解行證」,你也只有;個。
3、我信教,理不懂,行沒修,
雖然天天念經、念佛,還是胡思亂想,還是幹一些損人利己,幹這些事情。不但佛經裡面講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你還在造罪業。所以信教不行,要解理;理解了還不行,要修行,修行才管用。修行縱然沒有證果,你決定不墮惡道。你是真修,修的功夫沒到家,到家就證果了;功夫沒到家,雖不證果也必得人天福報,這是決定靠得住的。
4、所以修行在我們整個學習過程當中,是第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信教,相信老師的教誨;第二個階段是明理;第三個階段是修行;第四個階段是證果。佛說的教理行果,我們自己的功夫是信解行證,這是精進。這個精進跟前面五力的精進不一樣,那是講的通途法門,這是講的專門。你選擇一個法門,你選擇一部經典,一門深入,這個精進是講這個意思。我們在一生當中修學能不能有成就,這四個字是關鍵,「修行精進」四個是關鍵。
5、諸位一定要明瞭,佛家常講開悟,常講覺悟,
什麼叫開悟?什麼叫覺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叫覺悟,就叫做開悟;把自己毛病改正過來就叫修行,就叫功夫。這些名詞術語不能解錯了,不能夠解偏差了,我們發現有不少人說到修行,以為修行就是吃素,吃齋念佛那叫修行,這是很大的誤會。吃齋念佛是修行的樣子,他是不是在修還不知道。
6、真正修行,真正有功夫,不一定吃齋念佛。
佛家的法門太多了,八萬四千法門念佛只是其一,不用這個方法用別的方法也是在修行。所以一定要正確的理解,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一門深入,這才叫真精進。
7、所以諸位就明瞭,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是什麼?修行。
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這是真正的福報。一個真修行人,諸佛護念。真正發心修行,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連那些妖魔鬼怪都佩服你,都尊敬你,你了不起,他不敢惹你。真正修行人還有妖魔鬼怪來擾亂,你就可想而知,你是什麼功夫?連妖魔鬼怪都瞧不起你,你的功夫就可想而知。真有功夫的人,妖魔鬼怪尊敬你,即使冤家債主也不敢惹你,這些事理我們都不難懂。
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過去我們沒有接觸佛法,沒有人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們的想法錯了,看法錯了,我們說法、做法都錯了,這是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行為招來六道三途的果報,錯誤行為變現這個境界;現在我們明白覺悟了,把這些錯誤行為修正過來。正確、錯誤的標準,我們不能不依靠佛法,所以對佛法要建立堅定的信心。佛是過來人,我們不相信過來人的話,相信誰的話?所以佛說的一切經,就是我們修行的標準。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與經典所說的相應,這是好的,是正確的;如果與經典講的不相應,我們自己一定要覺悟,我們錯了。錯了要趕快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
2、所以修行,諸位同修要記住,不是每一天念多少部經,念多少聲佛號,磕多少大頭,
不是的,那不是修行。那個作法可以說是什麼?信教。佛有四種經,「教理行果」,你只有一個;你自己修行的方法,「信解行證」,你也只有;個。
3、我信教,理不懂,行沒修,
雖然天天念經、念佛,還是胡思亂想,還是幹一些損人利己,幹這些事情。不但佛經裡面講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你還在造罪業。所以信教不行,要解理;理解了還不行,要修行,修行才管用。修行縱然沒有證果,你決定不墮惡道。你是真修,修的功夫沒到家,到家就證果了;功夫沒到家,雖不證果也必得人天福報,這是決定靠得住的。
4、所以修行在我們整個學習過程當中,是第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信教,相信老師的教誨;第二個階段是明理;第三個階段是修行;第四個階段是證果。佛說的教理行果,我們自己的功夫是信解行證,這是精進。這個精進跟前面五力的精進不一樣,那是講的通途法門,這是講的專門。你選擇一個法門,你選擇一部經典,一門深入,這個精進是講這個意思。我們在一生當中修學能不能有成就,這四個字是關鍵,「修行精進」四個是關鍵。
5、諸位一定要明瞭,佛家常講開悟,常講覺悟,
什麼叫開悟?什麼叫覺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叫覺悟,就叫做開悟;把自己毛病改正過來就叫修行,就叫功夫。這些名詞術語不能解錯了,不能夠解偏差了,我們發現有不少人說到修行,以為修行就是吃素,吃齋念佛那叫修行,這是很大的誤會。吃齋念佛是修行的樣子,他是不是在修還不知道。
6、真正修行,真正有功夫,不一定吃齋念佛。
佛家的法門太多了,八萬四千法門念佛只是其一,不用這個方法用別的方法也是在修行。所以一定要正確的理解,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一門深入,這才叫真精進。
7、所以諸位就明瞭,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是什麼?修行。
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這是真正的福報。一個真修行人,諸佛護念。真正發心修行,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連那些妖魔鬼怪都佩服你,都尊敬你,你了不起,他不敢惹你。真正修行人還有妖魔鬼怪來擾亂,你就可想而知,你是什麼功夫?連妖魔鬼怪都瞧不起你,你的功夫就可想而知。真有功夫的人,妖魔鬼怪尊敬你,即使冤家債主也不敢惹你,這些事理我們都不難懂。
17/8/2017
其實我真的累了...
其實,我很累了,其實,一直沒有人能夠懂我,我習慣了假裝堅強,習慣了一個人面對所有……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怎樣
有時候,我可以很開心的和每個人說話,可以很放肆的。
可是沒有人知道那不過是偽裝,很刻意的偽裝。
可以讓自己很快樂很快樂,可是卻找不到快樂的源泉,只會讓自己傻笑。
我不習慣把事跟別人說,因為我不習慣別人用可憐的眼光看我。
其實,我很珍惜身邊的人,只是生活的壓力讓我善於遺忘,把那些記憶通通遺忘。
我以為遺忘可以讓自己快樂起來……
可我感覺到的卻是更多的寂寞,一個人坐在窗前,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懷念過去,僅此而已。
其實我很累了,真的想放下所有,即使心裡有好多事,我也寧願憋在心裡。
我沉默的不再愛說話,卻很想找個知心朋友向她傾訴所有。
我喜歡在很靜很靜的黑夜,關了燈讓寂寞把我包裹,卻又害怕黑暗……
我也會偶而想和朋友聚聚,或開心,或失望。
我也會偶爾找尋發泄的方法,把自己喝醉……
偶而也會寂寞的拿起手機翻開通信錄,
一遍一遍的,卻不知道該打給誰。
其實,我真的累了,心累了......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怎樣
有時候,我可以很開心的和每個人說話,可以很放肆的。
可是沒有人知道那不過是偽裝,很刻意的偽裝。
可以讓自己很快樂很快樂,可是卻找不到快樂的源泉,只會讓自己傻笑。
我不習慣把事跟別人說,因為我不習慣別人用可憐的眼光看我。
其實,我很珍惜身邊的人,只是生活的壓力讓我善於遺忘,把那些記憶通通遺忘。
我以為遺忘可以讓自己快樂起來……
可我感覺到的卻是更多的寂寞,一個人坐在窗前,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懷念過去,僅此而已。
其實我很累了,真的想放下所有,即使心裡有好多事,我也寧願憋在心裡。
我沉默的不再愛說話,卻很想找個知心朋友向她傾訴所有。
我喜歡在很靜很靜的黑夜,關了燈讓寂寞把我包裹,卻又害怕黑暗……
我也會偶而想和朋友聚聚,或開心,或失望。
我也會偶爾找尋發泄的方法,把自己喝醉……
偶而也會寂寞的拿起手機翻開通信錄,
一遍一遍的,卻不知道該打給誰。
其實,我真的累了,心累了......
15/8/2017
你的「能量」決定你能看到的「真相」
倒在垃圾桶的殘羹冷炙,一般不會吸引人類,但是蒼蠅卻認為它們是美味;喂給寵物吃得津津有味的食物,沒有幾個人會和它們吃得一樣愉快。在哲學家的眼裡,這是動物求存的本能,只有身體釋放出美味、可食用等信號,動物們(含人類)才會去吃。如果細究下去:是什麼決定了動物會有不同的身體並且對食物有不一樣的判斷,就能夠開啟更大的智慧。
佛法裡面,把這些歸因為業力。為了方便理解,我們通俗點把其比喻為「能量」。這能量裡面,有正能量也有負能量。一般來說,修行也可以理解為是在提升「正能量」、轉化「負能量」。不同空間的眾生,有不同的能量,就拿人類與動物來比較說,人的正能量肯定超過動物。
所以,動物喜歡吃的食物,人類不一定喜歡吃;人類喜歡吃的食物,天人不一定喜歡吃。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懷疑這個世界上是否真的有天人---其實這和動物能理解的模式是一樣的,沒有幾種動物能理解什麼叫人類。處於低維度空間的生命不能理解高維度世界的事情,這個局限性也是能量不足的原因。
在佛的眼裡,能夠完全清楚知悉所有一切眾生的能量並能巧妙運用佛的能量,所以佛可以度化眾生。而不同的眾生,受困於自身能量的原因,如果沒有修行則很難突破「能量困境」,這就是佛法裡所謂的業力牽絆。
在《大智度論》裡記載了一個故事:佛陀和阿難一天出城遇到一個可憐的老阿婆,阿難請求佛去度化她,可是無論佛陀如何出現在她的身邊,她就是不看(見佛一眼有無量福)。佛法裡面講這個是「無緣難度」,修行人說她沒有那個「福報」,事實上也是其能量(業力)的問題。
所以,我們所能看到、認知和瞭解的世界真相,其實取決於我們有多少能量。同一個事件,在正能量者的眼裡有積極的價值,而在負能量者的眼裡只有消極的情緒。人類貪嗔癡的特性會放大個體的欲望與索求,得到就會想要更多,而一旦無法得到就痛苦萬分。如果不懂得尊重能量這個事實,人就會很煩惱,並且會出現被負能量不停地帶著走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生死輪回」。
能量會影響一個人命運和三觀。不同的能量會造就不同的人生格局,就像在同樣天氣的情況下,坐在飛機上空的人會比站在陸地上的人看到更多、更廣一樣。社會學家們從各個現實角度比如家庭出身、成長環境、所受教育、接觸的人事等方面條件分析三觀的形成,但很少分析這幾個條件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首富真的是你分析出來的原因才成為首富的嗎?天才真的是因為大腦結構異於常人嗎?為什麼有的好人就那麼可惜地離開了,而壞人卻還一直存在著。從表面上看,這些都不合常理,但如果從能量的真相上看,這其實是合理而公平的能量運作法則。如果我們具備相應的能量(能力)去觀察:從時間的縱深(過去、現在、未來),從空間的對比(此處、他方),從三世因果與六道輪回的原理去觀察你就會發現答案。
那麼,我們如何提高能量呢?通俗點說就是開源節流。開源就是增加正能量,節流就是轉化負能量。
打一個比喻:修行就像是把一瓶普通的水變成海水的過程。斷除煩惱就是在去除泥沙。持戒就是在止漏,減少自身的損失;佈施就是不停地將「自已」融入到溪裡、河裡、湖裡、江裡、直到海裡;忍辱就是接受一路上的曲折和亂石坎坷而不回頭;精進就是不分日夜、不停地奔湧向前;禪定就是不分叉走岐道,一心一路;般若就是到了彼岸。
當一瓶水匯入大海的時候,就是它能量最大的時候。當一個修行人把自己的能量擴大到無邊無際的時候,就是他解脫、得道的時候。
佛法裡面,把這些歸因為業力。為了方便理解,我們通俗點把其比喻為「能量」。這能量裡面,有正能量也有負能量。一般來說,修行也可以理解為是在提升「正能量」、轉化「負能量」。不同空間的眾生,有不同的能量,就拿人類與動物來比較說,人的正能量肯定超過動物。
所以,動物喜歡吃的食物,人類不一定喜歡吃;人類喜歡吃的食物,天人不一定喜歡吃。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懷疑這個世界上是否真的有天人---其實這和動物能理解的模式是一樣的,沒有幾種動物能理解什麼叫人類。處於低維度空間的生命不能理解高維度世界的事情,這個局限性也是能量不足的原因。
在佛的眼裡,能夠完全清楚知悉所有一切眾生的能量並能巧妙運用佛的能量,所以佛可以度化眾生。而不同的眾生,受困於自身能量的原因,如果沒有修行則很難突破「能量困境」,這就是佛法裡所謂的業力牽絆。
在《大智度論》裡記載了一個故事:佛陀和阿難一天出城遇到一個可憐的老阿婆,阿難請求佛去度化她,可是無論佛陀如何出現在她的身邊,她就是不看(見佛一眼有無量福)。佛法裡面講這個是「無緣難度」,修行人說她沒有那個「福報」,事實上也是其能量(業力)的問題。
所以,我們所能看到、認知和瞭解的世界真相,其實取決於我們有多少能量。同一個事件,在正能量者的眼裡有積極的價值,而在負能量者的眼裡只有消極的情緒。人類貪嗔癡的特性會放大個體的欲望與索求,得到就會想要更多,而一旦無法得到就痛苦萬分。如果不懂得尊重能量這個事實,人就會很煩惱,並且會出現被負能量不停地帶著走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生死輪回」。
能量會影響一個人命運和三觀。不同的能量會造就不同的人生格局,就像在同樣天氣的情況下,坐在飛機上空的人會比站在陸地上的人看到更多、更廣一樣。社會學家們從各個現實角度比如家庭出身、成長環境、所受教育、接觸的人事等方面條件分析三觀的形成,但很少分析這幾個條件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首富真的是你分析出來的原因才成為首富的嗎?天才真的是因為大腦結構異於常人嗎?為什麼有的好人就那麼可惜地離開了,而壞人卻還一直存在著。從表面上看,這些都不合常理,但如果從能量的真相上看,這其實是合理而公平的能量運作法則。如果我們具備相應的能量(能力)去觀察:從時間的縱深(過去、現在、未來),從空間的對比(此處、他方),從三世因果與六道輪回的原理去觀察你就會發現答案。
那麼,我們如何提高能量呢?通俗點說就是開源節流。開源就是增加正能量,節流就是轉化負能量。
打一個比喻:修行就像是把一瓶普通的水變成海水的過程。斷除煩惱就是在去除泥沙。持戒就是在止漏,減少自身的損失;佈施就是不停地將「自已」融入到溪裡、河裡、湖裡、江裡、直到海裡;忍辱就是接受一路上的曲折和亂石坎坷而不回頭;精進就是不分日夜、不停地奔湧向前;禪定就是不分叉走岐道,一心一路;般若就是到了彼岸。
當一瓶水匯入大海的時候,就是它能量最大的時候。當一個修行人把自己的能量擴大到無邊無際的時候,就是他解脫、得道的時候。
訂閱:
文章 (Atom)